top of page

「東協人力資源現況與展望—東協主要國家勞動市場與產業人才」新書發表及座談會重點速報

已更新:1月23日

臺灣東協研究中心編輯組2023.10.19


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與中華經濟研究院合辦之「東協人力資源現況與展望—東協主要國家勞動市場與產業人才」新書發表及座談會於今(2023)年10月18日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邀請臺灣重要專家、學者與臺商代表與會,共同討論東協人力資源與產業人才的發展與供需現狀。

攝影/新書發表會紀實-在場與會嘉賓合照留影


本次活動分為新書發表會及兩場與談來進行,上半場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張義杰副教授就本書「東協勞動市場與產業人才展望—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進行摘要與結論,隨著外資逐漸湧入東協地區,帶動產業對當地人才的需求殷切,凸顯東協勞動市場本身的新機遇與挑戰。東協國家以印尼、菲律賓和越南仍享有人口紅利,印尼勞動人口高居首位,其次為越南。大部分東協國家人口結構仍相當年輕,但新加坡和泰國已步入高齡社會,為主要挑戰。在勞動人口教育程度上,除新加坡外,主要東協國家勞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約10%左右,大部分仍是中學或小學教育,影響勞動力素質與生產力表現。為提升人力資源發展,東協國家積極與日本、韓國、美國展開相關計畫,以培育產業所需人才,例如技職教育輸出、跨國產學合作計畫等做法。


接著,張義杰副教授分別講述印尼、泰國、越南與馬來西亞四國的勞動市場現況與挑戰。印尼為東南亞人口與勞動力最大國,勞動資源豐沛帶來龐大的人口紅利,惟其主要挑戰在於中高階專業人才不足,勞工素質亦有待加強,目前政府正透過技職教育及引進專業人才作為主要對策。泰國人口結構已邁入高齡社會,如何因應人口老化為政府重要課題。近年也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其中人力資源發展為重點領域,在東部經濟走廊(EEC)投資人力資源計畫將給予許多投資獎勵,目前主要挑戰在於勞動力人口減少、中高階專業人才短缺。越南人口即將破億,人口紅利預估可持續至2040年,當前主要挑戰在於中高階專業人才不足、教育與工作需求之間不相匹配,因此政府積極推動跨國產學合作。近年大量外資湧入越南,使其產業人才需求殷切,尤其是資訊科技(IT)產業,軟體工程師需求與缺口龐大。馬來西亞透過各項政策與計劃支持企業投資和培養更多技術勞工與專業人才,期望在202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半導體產業為馬國重點產業,然因結構性問題導致馬國長期面臨人才流失的情況,為其產業發展構成阻礙。


新書發表後進行第一場與談,本場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張朝清副教授主持,邀請技嘉科技製造事業群孟憲明總經理及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徐遵慈主任針對本次新書,發表從產業的角度—如何因應東協人力資源與產業人才供需的挑戰的專業觀點。首先,張朝清拋出大哉問,包括:前線管理與專業人才是在直接培育當地人才,還是培訓臺灣人士再外派至當地?人才培育應朝專才還是通才方向發展?以及在臺灣培育人才並設法留住這些人才,還是積極吸引、延攬其他國家培育好的人才?


徐遵慈主任表示臺商在東協重點投資國普遍面臨的人力資源課題是中高階專業人才與技術勞工短缺,同時面臨韓國等其他外資產業的人才競爭,最優秀人才往往選擇薪資報酬更高的外資企業。如果臺商無法招募到最優秀的當地人才,則必須設法找到符合產業需求的適當人才。我國技職教育亦可考慮對外輸出,在當地培養產業所需人才,值得未來新南向政策持續深耕。此外,隨著臺灣物價水準愈來愈高,再加上外國企業提供更好的薪資待遇,使得原期望留在臺灣工作的東南亞學生在此情況下往往選擇前往其他國家工作,如何留住東南亞人才成為我國政府須深思之課題。在外派策略上,目前年輕人對外派東南亞的意願不高,使臺商必須設法雇用當地人來擔任管理職。過去臺商亦曾引入中國大陸幹部(陸幹)擔任,但越南513事件後,似乎該策略以漸趨不可行。因此,雇用臺灣人與當地人仍是當前不二法門,目前兩邊供給均不足,企業必須儘早做出因應對策。鼓勵學生未來期望走出去拓展視野,現階段就必須在心態上與做法上做好相應準備。


孟憲明總經理表示,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傾向與企業薪資、產業結構息息相關。以精準行銷的角度來看,我國新南向政策應強化與就業市場的連結。學校雖然不是職業訓練所,但應考慮到未來就業市場的技能需求,並依此設計課程,強化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連結,將提升新南向學生在臺灣就業的機會。企業更重視工作能力,如供應鏈網絡規劃能力、新供應商開發能力、引入新產品與策劃能力等,然這些較無法對應在目前的學校課程。又舉例如工程領域首重工程數據分析(EDA)能力,目前在學校亦無此類課程。鑒於產業新趨勢下的工作能力並非單一課程所能涵蓋,鼓勵學生永遠要對知識保持渴望,嘗試走出去擴展視野。


攝影/新書發表會紀實-講者和與會觀眾合影


第二場與談以圓桌論壇方式進行,由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徐遵慈主任主持,邀請產官學各界代表參加,包括鍾佳濱立法委員、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莊開旭資深理事、圓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起裕總經理兼執行長、中菲行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集團人資資深專員邱晨瑜小姐、行政經貿談判辦公室張昱謙研究員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暨東協人力教育中心林詠能主任共同參與討論及發表專業觀點。


首先,鍾佳濱立法委員表示,鑑於東協地區深具發展潛力,鼓勵臺商前往東協布局。新南向政策下的玉山論壇定調聚焦在教育、醫療與農業合作。我國大專院校也積極與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協國家強化人才培育。近年馬國華生在臺灣留學人次下降,因面臨中國的強勢競爭,對臺灣高教系統是很大的警訊,應開始思考如何拓展馬國非華人的馬國學生。莊開旭資深理事在寮國派駐十多年,對寮國、泰國等東協國家就業市場有很深刻的瞭解。目前在CLM國家(柬埔寨、寮國、緬甸)設廠的臺商大多是著眼於歐美國家的進出口配額,但這些國家的勞工外移情形嚴重,往薪資更高的泰國等地工作,臺商目前以加薪來設法留住這些人力。張昱謙研究員表示,新南向政策執行至今在人才培育上有明顯成效,新南向國家學生從3.2萬人上升至6.6萬人,占總外籍生來源從30%上升至60%,代表在臺灣每10個外籍生就有6個來自新南向國家。不過,新南向政策亦仍有進步空間,尤其臺灣處境艱困,拓展對外合作的挑戰重重,臺商亦如是。


在業界看法上,許起裕總經理表示,圓展科技為了響應新南向政策,在越南胡志明市重啟業務,因成效可期,後也擴展至河內,未來會持續投資東南亞。在人才招募上,他認為技術服務人才相較經營管理人才、行銷業務人才更難尋覓,以在臺東南亞學生為主要招募對象。文化管理、專業知識、語言溝通是雇用國際人才最主要的難題,而在臺東南亞學生不僅熟悉雙方語言,也較無文化適應問題。邱晨瑜資深專員表示,中菲行在東協當地的人力高達99%是當地招募(local hire),較不傾向訓練臺籍員工再外派至當地。主因在於各地文化民情與業務運作有甚大差異,僅以英文交談略顯不足,而雇用當地人擔任主管,將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透過母語與當地勞工溝通,將成為勞工與母公司之間的橋樑,讓雙方關係更穩定。而當地出身的主管也可以另外經營當地人脈,這些都可以是公司未來可加以運用的人才庫基礎。


攝影/新書發表會紀實-圓桌論壇講者留影


最後,林詠能主任分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東協人力教育中心創立東南亞區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的初衷即是留才,鑒於台灣各行各業的缺工危機愈趨巨大,該學程期望能協助發展培育東南亞籍的中高階專業人才,讓東南亞學生畢業後能留在臺灣工作。學程以中文授課且在臺灣接受兩年高等教育,對臺灣整體企業文化有基本認識,也能藉此增加對台灣的認同,為臺商所用,成為與東南亞當地之間的有效橋樑。目前我國在政策上仍有很多進步空間,在就業媒合上,期望政府能扮演更積極的角色,幫助這些學生進入就業職場,也讓企業知道如何取得東南亞專業人才,以弭平雙方的資訊不對稱。


為促進國內產官學研各界對東協人力資源發展議題的瞭解,並提升與東南亞社群的雙向交流,專題報告後,設置兩場次與談環節,邀請產、官、學、研界人士與會,並提供與會觀眾向講者們提問機會。本次會議獲得參與觀眾們熱情的迴響,會議圓滿落幕。


本次新書發表會可公開的簡報檔:

東協勞動市場與產業人才展望—印尼、泰國、越南、馬來西亞」電子書如下,歡迎下載!

本電子書於2024年1月上架最新修訂版,主要更新相關統計數據與錯別字勘誤。過去已下載本電子書檔案的讀者,歡迎重新下載2024年修訂版本。謝謝。


若有需要引用或轉載本網站之文章或資料,請務必註明出處。或請來信與我們洽詢相關合作模式。

本中心電郵:tasc@cier.edu.tw

或請來電洽詢:(02)2735-6006分機3122

340 次查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