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於今(2025)年1月20日正式向國際買家啟動國際碳交易,在減少碳排放並強化全球氣候行動上邁出重要的里程碑,其遵循《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加速全球碳市場的承諾,以及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9)關於國家層級碳交易指南之協議。首批碳權來源為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LN)的電廠轉型計畫,涵蓋水力、天然氣發電廠所產生的碳權。首日成交量超過4萬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共有9名國際買家參與,印尼政府有信心2025年交易量將超過2024年。
印尼證券交易所(IDX)於2023年9月啟用碳交易平台IDX Carbon(簡稱印尼碳交所),迄今國內碳交易總額達到552.37億印尼噸。IDX Carbon將碳額度(carbon units,又稱碳信用、碳權)視為證券(securities),而非商品(commodities),使其碳額度可作為衍生性商品轉售的證券進行管理,但此可能有碳額度重複計算之問題。
此外,IDX Carbon自成立以來,因需求疲弱導致交易量低迷,截至2025年1月僅104家企業參與,累計交易量約113萬噸CO2e,遠低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主要原因包括:全面的總量管制機制尚未實施、碳權認證機制不嚴謹等。印尼環境與林業部長哈尼夫(Hanif Faisol Nurofiq)表示,未來將強化認證標準,確保碳權項目不會重複計算,為國際買家提供更多保障;亦期望IDX Carbon收益將為印尼綠色轉型提供更多資金。
在IDX Carbon啟動國際碳交易上,印尼環境與林業部氣候變遷控制署長Ary Sudijanto表示,「透過COP 29達成的協議,印尼正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碳市場的立場,邀請所有各方共同合作,以大幅度達成減排。碳經濟價值治理中心(Carbon Economic Value Governance)主任Wahyu Marjaka強調,為支持碳交易的規範與基礎建設之重要性,印尼已開始落實《巴黎協定》第6條的國家註冊系統(national registry system)。
事實上,印尼碳權發展潛力大,森林等自然資源豐富,可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權來源國,預計產生10億個碳額度。印尼森林總面積超過1.3億公頃,有龐大潛力能儲存或釋放溫室氣體,但大量的森林砍伐已導致森林退化。印尼也蘊含豐富的生態系統多樣性,但與森林一樣均面臨嚴峻的氣候變遷相關挑戰,目前工業與林業部門是印尼碳排放主要來源。《巴黎協定》等國際協議已要求締約國針對森林砍伐制定因應政策,並落實永續森林管理措施。
為因應氣候變遷衝擊,印尼新政府已採取更積極的行動,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總統於2024年10月上任後,便將國家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目標從2060年提前至2050年,並承諾在2040年內關閉煤炭和石化燃料工廠。他期望透過碳交易為印尼綠色轉型籌措資金,預計設立規模達650億美元的綠色基金,將印尼廣大的熱帶雨林轉換成碳權,並向國際市場出售。
【由李明勳報導,綜合取材自Jakarta Globe.ID,2025年1月16日;Reccessary,2025年1月16日】
コメン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