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於2021年8月23日訪問新加坡,為她上任後首度出訪亞洲,聚焦在與東南亞國家在供應鏈方面進行更緊密的合作。賀錦麗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晤後,雙方宣布在多個領域進行新的合作計畫,包括氣候變遷、網路安全、包容性成長與創新、韌性供應鏈、防疫合作、太空等領域,以及共同的安全挑戰。其中,在供應鏈韌性上,美方將與新加坡啟動新的「成長與創新夥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Growth and Innovation)及「供應鏈對話」(Dialogue on Supply Chain)機制,以促進供應鏈的成長、創新與韌性。
根據美國白宮網站聲明,美國商業部與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貿工部)正在建立新的「成長與創新夥伴關係」,將強化雙方在數位經濟、能源與環境科技、先進製造、健康照護四大方面的貿易與投資合作,以解決雙方立即與長期的挑戰,包括有必要提升供應鏈的韌性。該夥伴關係致力於促進印太地區的包容性經濟成長、創新與企業家精神,及雙方共同的繁榮。
此外,亦承諾建立高階層級的「美國-新加坡供應鏈對話」機制,與雙方產業領袖組成政府對政府(government-to-government)性質的雙邊小組會談(panel discussion),以合力促進更大的供應鏈韌性。相關詳細內容尚待後續規劃。在賀錦麗出訪之前,她與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執行長Marry Barra討論全球晶片短缺及美國對印太地區國家在技術上的依賴,她表示全球晶片短缺所衍生的問題「非常真實」,因此這趟亞洲行目的之一便是設法與供應鏈上的重要國家建立更緊密的貿易關係。
2021年初,全球半導體出現晶片短缺困境,導致汽車和消費性電子產業的生產延誤、產能降載等營運困境,但也凸顯東南亞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豐田汽車(Toyota Motor)不久前表示將削減9月份全球產量將近40%,理由是東南亞國家因應新一波疫情衝擊導致在採購零附件上出現問題。對此,拜登政府持續與各產業領袖洽談解方,但迄今未有具體成果。而新加坡是東南亞半導體產業重鎮,主要是製造與處理中心,占有全球晶片製造設備20%的來源,使其成為許多美國公司在亞太地區的核心基地。美國半導體製造大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近期計畫在新加坡建立一座40億美元的工廠,預計2023年開始運作,主要生產智慧型手機和車用晶片。
新加坡貿工部長顏金勇(Gan Kim Yong)表示,「信任、多元與連結性是美國和新加坡何以持續共同解決共同的供應鏈挑戰的重要原因。」他亦指出,新加坡在整個疫情期間並未實施出口管制,而是要求調整貨運流量,以適應不斷變遷的環境與條件。然須注意的是,多數東南亞國家不願在美國與中國大陸之間選邊站,新加坡半導體產業協會(Singapor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執行董事Ang Wee Seng表示,「雖然企業在過去幾年已透過多元化供應鏈的方式找到將衝擊降至最低的方法,但仍真切希望美中之間能緩解局勢。」
除供應鏈韌性之外,雙方也討論其他面向的多項合作計畫。在氣候變遷上,雙方發起「美國-東協氣候夥伴關係(Climate Partnership)」,合力制定高品質的氣候標準,提高區域在推進永續金融上的企圖心,並在氣候與環境風險管理、氣候科技與研發、區域潔淨能源的基礎建設發展等領域進行合作。亦透過「美國-東協智慧城市夥伴關係」(US-ASEAN Smart Cities Partnership),擴大智慧城市合作,雙方計畫建立新的綠色建築計畫(Green Building Program),向東協國家推廣綠色建築標準。在網路安全上,美國財政部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完成網路安全合作的雙邊備忘錄(MOU),協助雙邊金融部門應對網路威脅及雙邊資訊共享,亦將合力促進整個東南亞地區網路安全的能力建構。
【由李明勳綜合報導,取材自Nikkei Asia,2021年8月25日;The White House,2021年8月23日】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