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野村證券指出印度和泰國在美國「對等關稅」措施下受影響最大

已更新:1天前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於2025年2月13日宣布推動「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政策,即對美國進口商品徵收與相應貿易夥伴對美國出口商品相同稅率的關稅,以確保美國出口產品獲得公平待遇,並解決貿易失衡問題。預計於4月2日起正式實施對等關稅。在此之前,美國將全面審查任何對市場進入施加不公平限制,或對公平競爭設立結構性障礙的做法,包括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如監管要求、補貼和匯率政策)。川普於3月5日國會演說時重申,4月2日起對包括印度在內的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之立場。


野村證券(Nomura)近期發布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對等關稅措施下,印度與泰國在亞洲地區受影響最大。目前新興亞洲經濟體(尤其是印度、泰國)對美國的出口關稅稅率較高,因此面臨更高的對等關稅風險。從產品別來看,亞洲對農產品和運輸產品徵收更高的關稅,但前者對亞洲國家而言在政治上難以降低關稅,但各國可以降低包括汽機車在內的運輸產品關稅。此外,蔬菜、食品、紡織成衣品、鞋類、運輸設備等產品,在對等關稅下的打擊可能最為嚴重。


若川普政府試圖對用於規避關稅的第三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則野村證券預計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特定產品也將受到影響,因為這些國家對美國出口產品中,來自中國的附加價值份額較高。若從對美國出口比重來看,越南將成為受美國關稅措施影響最嚴重的國家,所受影響將占越南GDP的25.1%,其次是臺灣14%、泰國10.4%、馬來西亞10.3%、香港9.5%。


在非關稅壁壘上,野村證券認為相較於關稅,非關稅壁壘更難量化,因其包含進口政策、動植物檢疫措施、技術性貿易障礙、出口補貼、缺乏智慧財產權等。根據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2024年報告,中國、印度、印尼、菲律賓、臺灣和泰國的非關稅壁壘較高。若貿易措施擴大至非關稅壁壘,可能將對更廣泛的新興和已開發國家經濟體徵收對等關稅的可能性。至於新加坡對美國為貿易逆差,且貿易和非關稅壁壘較低,因此在美國對等關稅措施下的風險也較低。


【由李明勳報導,綜合取材自Business Standard,2025年3月5日】

Comments


版權所有: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Copyright 2025 Taiwan ASEAN Studies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886-2-2735-6006, 886-2-2735-019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