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AC)
1976年,東協會員國在印尼峇里島舉行首屆東協高峰會(The First ASEAN Summit),會中並簽署《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TAC),再次確立東協各國間的基本原則,根據TAC第2條(Article 2)包括:
• 相互尊重彼此之間的獨立、主權、平等、領土完整性以及國家認同;
• 各國擁有免於其國家實體遭受外力干涉、顛覆或併吞的權利;
• 各國不得干涉其他國家內政;
• 須以和平方式解決歧見與爭端;
• 放棄採取威脅或動武的手段;
• 彼此之間有效合作。
TAC為管理東協地區國家間關係的主要行為守則,被東協視為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與發展具包容性(inclusive)、以規則為基礎(rules-based)、以民為本(people-oriented, people-centered)之東協共同體(ASEAN Community)的重要基礎,也推動東協中心性(ASEAN centrality)之發展。迄今共修訂過三次,分別於1987、1998和2010年,以允許東南亞以外的國家*(1987年新增)以及成員為主權國家的區域組織(2010年新增)加入。
* 此處原文為Southeast Asia,實際上指涉的內涵為東協(ASEAN)。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增修內容比較
(1987年-2010年)
時間/地點 | 條約名 | 修訂內容 | 生效日 |
---|---|---|---|
1987年12月15日/菲律賓馬尼拉 | 《修正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協定》(Protocol Amending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1] | 第18條(Article 18)增加第3項: 東南亞外國家經現有東南亞締約方以及汶萊全員同意,亦可加入此條約;第14條 (Article 14)增加第2項: 本條亦適用於任一加入此條約之東南亞外國家
| 1988年7月2日 |
1998年7月25日/菲律賓馬尼拉 | 《修正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二協定》(Second Protocol Amending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2] | 第18條第3項(Article 18, Paragraph 3)修訂為: 東南亞外國家經現有東南亞國家,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以及越南全員同意,亦可加入此條約 | 2000年7月17日 |
2010年7月23日/越南河內 | 《修正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第三協定》(Third Protocol Amending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3] | 第18條第3項(Article 18, Paragraph 3)修訂為:此條約應對東南亞外國家以及成員為主權國家的區域組織開放;第14條第2項(Article 14, Paragraph 2)將「本條亦適用於任一加入此條約之東南亞外國家」修訂為:「本條亦適用於任一為締約方之東南亞外國家」
| 2012年6月8日 |
資料來源:整理自 ASEAN Legal Instruments
[1] “Protocol Amending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2] “Second Protocol Amending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3] “Third Protocol Amending the Treaty of Amity and Cooperation in Southeast Asia”
加入TAC之申請首先會送至東協資深官員會議(ASEAN Senior Officials’ Meeting, SOM)審查,而會議作成之建議將送交予東協外長會議(ASEAN Foreign Ministers’ Meeting, AMM)進入最終決議。首先加入TAC的東協國家為東協創始 五國(菲律賓、新加坡、印尼、泰國、馬來西亞),而後加入順序為汶萊、越南、寮國、柬埔寨與緬甸。巴布亞紐幾內亞作為東協的觀察國為第一個加入TAC的區域外國家,而東協加三國家亦在2003-2004年間陸續加入。作為東協成員候選國的東帝汶則於2007年加入TAC。隨著時序變遷,TAC締約方自印太區域擴及歐洲及美洲以及中東地區,最新加入國家為德國、哥倫比亞、南非以及古巴(2020年)。隨著時序變遷,TAC締約方自印太區域擴及歐洲及美洲以及中東地區,2022年最新加入國家為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荷蘭、希臘、丹麥、阿曼以及烏克蘭。
截至2022年12月,共有43個TAC締約方(High Contracting Parties),包含東協10國以及33個區域外夥伴。
《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締約方
東協10國
國家 | 加入時間 |
---|---|
菲律賓 | 1976年2月24日(簽署);1976年4月8日(批准) |
新加坡 | 1976年2月24日(簽署);1976年4月17日(批准) |
印尼 | 1976年2月24日(簽署);1976年4月21日(批准) |
泰國 | 1976年2月24日(簽署);1976年5月21日(批准) |
馬來西亞 | 1976年2月24日(簽署);1976年6月21日(批准) |
汶萊 | 1987年6月6日(加入) |
越南 | 1992年6月16日(加入) |
寮國 | 1992年6月29日(加入) |
柬埔寨 | 1995年1月23日(加入) |
緬甸 | 1996年7月10日(簽署) |
東協區域外國家
巴布亞紐幾內亞 | 1989年8月10日(批准) |
印度 | 2003年10月8日(加入) |
中國 | 2003年10月8月(加入) |
日本 | 2004年7月2日(加入) |
巴基斯坦 | 2004年7月2日(加入) |
韓國 | 2004年11月27日(加入) |
俄羅斯 | 2004年11月29日(加入) |
蒙古 | 2005年7月28日(加入) |
紐西蘭 | 2005年7月28日(加入) |
澳洲 | 2005年12月10日(加入) |
法國 | 2007年1月13日(加入) |
東帝汶 | 2007年1月13日(加入) |
孟加拉 | 2007年8月1日(加入) |
北韓 | 2008年7月24日(加入) |
英國 | 2012年7月3日(加入) |
美國 | 2009年7月22日(加入) |
加拿大 | 2010年7月23日(加入) |
土耳其 | 2010年7月23日(加入) |
歐盟 | 2012年7月12日(加入) |
巴西 | 2012年11月17日(加入) |
挪威 | 2013年7月1日(加入) |
埃及 | 2016年9月6日(加入) |
摩洛哥 | 2016年9月6日(加入) |
智利 | 2016年9月6日(加入) |
阿根廷 | 2018年8月2日(加入) |
伊朗 | 2018年8月2日(加入) |
祕魯 | 2019年7月31日(加入) |
巴林 | 2019年11月2日(加入) |
德國 | 2020年8月17日(加入) |
哥倫比亞 | 2020年11月10日(加入) |
南非 | 2020年11月10日(加入) |
古巴 | 2020年11月10日(加入) |
丹麥 | 2022年8月3日(加入) |
希臘 | 2022年8月3日(加入) |
荷蘭 | 2022年8月3日(加入) |
阿曼 | 2022年8月3日(加入) |
卡達 | 2022年8月3日(加入) |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 2022年8月3日(加入) |
烏克蘭 | 2022年11月10日(加入) |
資料來源:整理自 ASEAN Legal Instruments